返回

《嘉年华》:如何穿越痛苦地带?




      正当国人被一系列虐童事件搅扰的心绪不宁之际,一部及时出现的电影也被顺势带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。这就是文晏的《嘉年华》,甫一问世就获得豆瓣 8.6 高分,这是国产影片罕有的表现。影片揉进纪录片的手段,用大量的近距跟拍和真实环境声展现出混沌、广阔的社会现实,在这个网络里,人与人之间的互害如何成为事实。题材的尖锐性、表意的丰富性使它具备多重阐释的可能。它关注的出发点是幼女性侵案,终结点却在当下社会。
      跟韩国的同类题材影片《熔炉》相比,它不够顺畅好看。《熔炉》的主要情节也是取自社会新闻,但融合了较多惊悚片的类型元素,冷色调画面、音效和运镜方面的悬疑效果应用较为纯熟,是一部将社会关怀和商业类型完美融合的电影,更重要的是它的放映引起了韩国社会对这一案件的普遍关注,最终推动了《性暴力犯罪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》的出台,加大了对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的性侵案惩罚力度。与《熔炉》相比,《嘉年华》有更多的诉求,它走得更远,能够引起我们对当下现实的多重观照。也正因为诉求太多,导致它不能像《熔炉》一样被明确解读。表意的丰富与含混绞合在一起,其中掀开的社会一角正像我们身处其中的时代一样难以被简单判断。性侵发生后,是接受侵害者的私下和解,拿钱了事,还是冒着孩子的隐私被公之于众的风险,继续寻求法律解决?这是背负压力下萦绕在孟小文父亲心中的疑惑,以至于他反驳的时候只能说一句“那,公道呢?”,音量是如此低弱。
      影片的可贵在于:它能够以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徐徐展开一幅世情图,它不是新闻里浪漫化、理想化的社会现实,而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真实面对的一个冰冷、残酷的现实。它包括:王队这种本该以执法者形象出现的警察,却浑身例行公事的倦怠,甚至接受贿赂,与黑暗为伍;还有那些擦肩而过的护士、医生,说话的口气就像他们使用的钢铁器械一样冰冷。很残忍,但很现实,只有用记录的手法进行客观呈现的时候,我们才能在久已熟视无睹的画面中痛感人性的陷落。影片第 96 分钟,公安局的王队带着法医、妇科专家在众多媒体记者面前公然撒下弥天大谎,我相信所有观众由此生出被生活蹂躏、践踏的痛感会久久难以愈合。也许社会经验告诉你,没有哪一场发布会会如此草率,但我要反问的是:每次贪赃枉法的新闻一经发布,是不是都在刷新我们的社会经验?
      在这种情形下,幼女性侵案的社会基础和舆论环境得以揭示。问题家庭,无爱夫妻,泛性化的大众文化,学校里的刻板管束,社会上的赢家通吃,……镜头越冷静,拎出的社会线索就越多,影片慢慢超出了对一起性侵案的关注,而是对性侵案何以形成的社会环境开始有更细致的展示,不由得让人想起恩格斯关于“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”的论述,那种可怕的冷淡和只问利益的人际关系日益显著,让人不堪承受却难以摆脱。
      叙事始终在女生孟小文和宾馆服务员小米之间穿插,两人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个体,一个在成人世界被迫接受一次次的伤害;另一个,可以提供证据让坏人绳之以法,但出于自保不愿开口。单纯的道德评判是很容易做出来的,但难的是对社会个体的充分理解与同情。
      影片中出现的两个标志物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。一个是派出所里,郝律师下楼时正好出现在画面上的“为人民服务”。
      另一个标志物就是海滩上那个玛丽莲·梦露的巨大玻璃钢雕塑——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物质富足和精神抽空的象征。梦露正在压她的裙摆——一个全世界都熟悉的经典动作。她这么巨大,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,却在工人的电锯下被肢解、像垃圾一样被卡车带走。偶像倒下,个体方能成长。最后小米和“梦露”在路上交汇,此时小米刚从房间里逃出来——她差点做了妓女,此刻则表情坚毅地走向自己下一站人生。同时,电视里正在播出刘会长、王队被绳之以法的新闻,结尾处拖出一条光明的尾巴。
      《人民日报》在 11 月 23 日发表的评论文章 《虐童事件再现,“幼有所育”的底线不容击穿》中提倡“顶层设计”和“智慧众筹、行动众筹”,在作者心中解决这类社会问题是有两条路可以走的:一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;另一个是广开言路后的集思广益。这是弥合现实伤痛的正确道路。对《嘉年华》这样的电影而言,面对社会问题时不回避不躲闪的态度何尝不是广开言路的体现?哪怕它还仅仅只是做到了呈现问题,但这足以刺痛每一个观众,引发持久的心灵地震。
      《嘉年华》会是一个信号,将引导更多表达社会关注同时又技巧圆熟的作品出现。
P
浙江海洋大学 版权所有 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京ICP备12019430号-7
本期已有4818次访问,全刊已有2563881次访问